2019年2月22日 星期五

火雞肉飯



雞肉飯是嘉義人的平民美食,火雞肉質韌Q,再搭配小菜,口感極佳,成了市民三餐甚至是消夜的固定菜式。目前嘉義市有超過120間的雞肉飯店家,密度之高,幾乎是街頭轉角就有一家,可見其風行程度。雞肉飯幾乎是嘉義的同義詞,率先將切片火雞肉拿來搭配白飯的,是早期市集「第一商場」的元老店家師傅林添壽,逐漸有人仿效學習,延伸出許多雞肉飯店家醬菜:有黃色的醃蘿蔔、咖啡色的醬瓜,或是梅乾菜,每一家都不同,有畫龍點睛之效。
油蔥酥:油蔥酥和著雞油跟白飯一起下肚,舌尖可感受到它獨特的香氣。有些店家還會將其浸於雞油中,口味微鹹很下飯。
米飯:口感軟硬、濕度都影響整碗飯的呈現,多數人都期望吃到粒粒分明卻飽水的米粒,均勻地蘸上雞油與豬油。
火雞肉:透過店家的手路,水煮烹調,肉質的甜度與口感在此決定。起鍋後,以刀解肉,因為火雞肉肉質扎實,無法用手指撕裂,在嘉義每家店都是用刀切,才能保有肉質的水分與口感,即使採用的是雞胸部分,卻大多不柴又能保持火雞特有的Q韌口感。一般有2種作法,切成雞肉條與雞肉片。
必點小菜:多數店家提供涼菜,像是三色蛋、涼筍美奶滋、海蜇皮,飽滿的糯米腸也是必點,最好再搭配下水湯或味噌湯,這才是正規嘉義雞肉飯套餐。



圖片來源:https://supertaste.tvbs.com.tw/topic/article/310538
資料來源:https://supertaste.tvbs.com.tw/topic/article/310538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ZRfjsBG6jQ

砂鍋魚頭


大白菜切大塊、蒜苗切段、玉米切塊、乾香菇泡水後切段、炸豆皮切三等份、薑切片、蔥切段,其餘蔬菜洗淨備用。 將魚頭放入醃料、部分薑片及蔥段待醃入味,沾上粉料炸至表面呈酥脆狀。 取炒鍋爆香薑片、扁魚及乾香菇,加入大白菜及高湯(或水),加入醬油、豆瓣醬、沙茶醬續煮,斟酌以鹽調味。充滿扁魚香味的湯底,炸得酥脆的大魚頭,再搭配上喜愛的蔬菜與配料,這樣的砂鍋魚頭是不是很令人滿足?吃完飯時,少爺還問我,今天是什麼特別的日子,不然為什麼會吃這麼豐盛?看來這鍋還頗對他的胃。為了要做沙茶醬,買了一包充滿暖意的花生粉,覺得嚐起來格外美味。




圖片來源:https://icook.tw/recipes/87857
資料來源:https://icook.tw/recipes/87857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9rClx99_AE

豆漿/豆花



吉利丁片直接以冷水泡至軟化,大約泡5分鐘左右就能讓吉利丁片完全軟化。
無糖豆漿倒入鍋中小火加熱,不要超過60度,以免讓吉利丁無法發揮作用。 再將軟化的吉利丁片用手擠乾迅速加入豆漿並攪拌均勻。
將豆漿液裝入容器中,稍微冷卻之後放入冰箱冷藏2~3小時即可凝固,煮紅糖水搭配花生即可。


小撇步溫馨提示: 

* 吉利丁遇熱會溶解,所以豆花千萬別加熱,只能吃冷凍花

* 豆花=豆漿+凝結劑,豆花的凝結劑有非常多種種類,我認為鹽滷或是吉利丁是最好的     選擇

* 牛奶溫度不可過高(60度左右),高溫會影響吉利丁凝結

* 味道相近豆花的比例100cc 液體對上 1.5g 吉利丁





圖片來源:https://icook.tw/recipes/108549
資料來源:https://icook.tw/recipes/108549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BAMJomRZ0M

碗粿 /肉粽/米糕

 碗粿 


  1. 再來米粉300g 加入600 cc冷水,成米漿水
  2. 備兩個水煮蛋,一個都切四份備用。 
  3. (配料處理)熱油鍋,爆香紅蔥頭至金黃色撈起備用。 
  4. 另一鍋煮滾水600 cc,沖下米漿水,快速攪拌成微透明半熟狀的米漿糊,加少許鹽拌一拌勻

肉粽

步驟1:滷肉先爆香乾香菇後盛起,再爆香紅蔥頭後加肉塊拌炒,再下醬油胡椒粉滷到軟爛。 步驟2:起油鍋爆香蝦米,再拌炒蘿蔔乾,最後加入少許醬油,炒到乾爽不帶汁水。 步驟3:炒米-起另一油鍋,放少許油拌炒糯米,炒到黏稠無法翻攪時,可添些熱水或滷肉湯汁,一直 拌炒到糯米半熟湯汁漸收,就可以熄火準備包粽。

米糕


  1. 糯米洗乾淨後,加1.2杯的水(糯米:水=1:0.6)。 大同電鍋外鍋加1杯水後,把內鍋放進去,插電、壓下去煮就行。
  2. 五花肉切小塊。 紅蔥頭切細,香菇泡軟後切絲、蝦米泡軟後切細。
  3. 熱鍋放點油,把五花肉放進去炒。 
  4. 加水,約蓋過材料即可。 
  5. 盛糯米飯於小碗中,淋上滷肉汁後拌勻


        
 

      




圖片來源:https://icook.tw/recipes/157687http://forum.moneyweekly.com.tw/showtopic-https://icook.tw/recipes/16348
資料來源:https://icook.tw/recipes/157687http://www.epochtimes.com.tw/n92170/%E5%8F%B0%E5%BC%8F%E7%87%92%E8%82%89%E7%B2%BD-%E7%B0%A1%E6%98%93%E5%81%9A%E6%B3%95.htmlhttps://icook.tw/recipes/16348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vDWjpoB3pw

草魚粥/草魚湯


菜名:草魚粥
口味:臺菜
主料:草魚1/2~1尾。
配料:生薑1塊、蔥﹝切珠﹞2根、飯1碗、油條1根。
調料:胡椒粉少許、鹽少許、味精少許。
烹調方法:
1.草魚刮鱗、去鰓、除內臟、去中骨。
2.將草魚淨肉切成拇指長見方之肉塊。
3.將魚骨熬湯,撈出魚骨將魚肉倒入煮5分鐘,倒入飯續煮2分鐘即可。
4.食用時加薑絲、蔥珠、胡椒粉、鹽、味精及油條段。

                                                                        
草魚湯是日常生活中一道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菜式,相信各位媽媽的餐桌上也經常出現。然而草魚湯的做法也是有講究的,如何做出鮮甜不腥的草魚湯,草魚湯該搭配哪些食材更加美味,都是一門學問,本文就為大家講解幾種草魚湯的做法,讓這道家常美味更加美味多變。 我买擢爻充种的是3条,一斤重,一条鱼的重量大概就是160-170克之间吧,将买回来的鱼清洗干净,鱼肚子和鱼鳃那里是重点清洗的对象,然后备用。将生姜、大葱和芫荽分别切碎,葱一定要切成小圆片样,不要大,芫荽也是切的不要大,翊检檠尸豆腐也是切成小片备用,不要多,10片到8片就够了,因为野生的草鱼都不大。开火将锅加热放入植物油,最好是植物油,放入清理干净的鱼,待鱼肚子张开后,翻到另一面,这样鱼不会腥。然后放入少量的葱和生姜,与鱼一起进行翻炒,翻炒的是注意动作不要过大,小心将鱼翻碎了。放入适量的料酒以及醋。然后放入水,水一定要一次性的放足了,避免中途加水,然后盖上锅盖进行大火熬制。大火将水沸腾后,将火进行调为小火再熬制30分钟的时间。然后放入切好的豆腐片,与鱼一起进行熬制,大约再熬10分钟的时间。放入适量的盐。最后再放入备用的葱片以及芫荽,待锅再次沸腾后就可以装盘了,味道很是不错,鲜美哦。





圖片來源:https://www.xuehua.us/2018/10/16/%E8%8D%89%E9%B1%BC%E8%8F%A0%E8%8F%9C%E7%B2%A5%E5%92%8C%E4%BB%80%E9%94%A6%E6%B1%A4%EF%BC%8C%E5%81%A5%E5%BA%B7%E5%8F%88%E7%BE%8E%E5%91%B3%EF%BC%8C%E5%B0%8F%E5%AE%9D%E5%AE%9D%E5%96%9C%E6%AC%A2%E5%90%83/zh-tw/http://www.excel99.com/nijzafwy/b87fe19e4f05ac52183568230/
資料來源:http://manytools.blogspot.com/2010/03/blog-post_4038.htmlhttp://www.excel99.com/nijzafwy/b87fe19e4f05ac52183568230/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99qDGj5-KI&t=107s

奮起湖


奮起湖,舊稱糞箕湖、畚箕湖,隸屬台灣嘉義縣竹崎鄉中和村、海拔1,405公尺之山城。以阿里山森林鐵路中途站、鐵路便當、老街與自然景色聞名,有南台灣九份之稱。 奮起湖中的「湖」為閩南語中低窪地之意,當地實際上並無湖泊。位於嘉義的奮起湖是海拔1405公尺的山中小城,說到奮起湖,你會想到什麼呢?是香噴噴的高山鐵路便當,滑嫩中帶著透心涼的愛玉,或是懷舊感十足的蒸汽火車頭?炎炎夏日不知到哪避暑,嘉義奮起湖是個絕佳的避暑勝地,周休二日就到奮起湖徜徉於森林浴,放鬆心情、品嘗美食吧!來到嘉義奮起湖,當然要在奮起湖火車站前拍張合照,圍繞於蓊鬱山林之間的奮起湖火車站,美不勝收,還有被比喻為南台灣九份的奮起湖老街周邊的必吃美食,像是鐵道便當、愛玉伯、豆腐羹、涼糕、愛玉冰淇淋泡芙、現烤甜甜圈、奮起福米餅,順著奮起湖老街周圍都是景點,像是百年檜木之稱的肖楠步道、文史陳列館、蒸汽火車頭展示館,輕鬆出遊也能滿載而歸~





圖片來源:http://anity0404.pixnet.net/blog/post/225255794-%E3%80%90%E6%97%85%E9%81%8A%E6%87%B6%E4%BA%BA%E5%8C%85%E3%80%91%E5%98%89%E7%BE%A9%E5%A5%AE%E8%B5%B7%E6%B9%96%EF%BC%8C%E5%90%84%E5%A4%A7%E6%99%AF%E9%BB%9E%E3%80%81%E7%A7%81%E6%88%BF
資料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5%AE%E8%B5%B7%E6%B9%96http://anity0404.pixnet.net/blog/post/225255794-%E3%80%90%E6%97%85%E9%81%8A%E6%87%B6%E4%BA%BA%E5%8C%85%E3%80%91%E5%98%89%E7%BE%A9%E5%A5%AE%E8%B5%B7%E6%B9%96%EF%BC%8C%E5%90%84%E5%A4%A7%E6%99%AF%E9%BB%9E%E3%80%81%E7%A7%81%E6%88%BF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gKpFleIOyw

太平雲梯



太平雲梯位於海拔1000公尺,全長281公尺,不僅是全台最長也是海拔最高的景觀吊橋,縱使夏日也可在太平雲梯上享受涼涼徐風。遊玩太平雲梯可串連太平、龍眼、由阿管處興建的太平雲梯全長281公尺,人行寬度2.1公尺,位於海拔1000公尺的梅山鄉太平老街旁,23日的啟用剪綵儀式結束後,阿管處長馬惠達、張花冠、陳明文帶領鄉親及遊客走到雲梯參觀,大家都稱讚不已,直呼「真的好美」,下午1點30分由首批購票的遊客登梯。 阿管處副處長莊靜真表示,阿管處為確保太平雲梯的旅遊品質,採取門票網路預售及分流措施,雲梯現場並未開放售票,10月起會開放超商購買,每天限制2000名遊客登梯,每周三不營業,開放時間平日上午9點至下午4點30分,假日上午9點到下午5點50分。 票價方面,全票100元,團體及學生票80元,兒童及銀髮族50元,嘉義縣市民的民眾30元,梅山鄉民及身障者免費。莊靜真特別提醒遊客,因嘉162甲線由梅山到太平段已公告禁行甲類大客車,因此遊客千萬不要搭大型遊覽車上山,以免受阻。




圖片來源:https://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197618173883.html
資料來源:https://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197618173883.html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PgaqYCuLb4

觀音瀑布


其實早期觀音瀑布是嘉義很有名的景點
但在921地震後,步道損毀,之後就很少人前往
88風災更是將步道、吊橋整個摧毀,目前已經不能從溪心寮走步道前往
最近好像可以從另一側走800公尺的路程就能欣賞到觀音瀑布的美景
由文峰遊客中心前的166縣道, 往山上前進約5.7公里處有個指示
可以將車子停在那邊,步行約800公尺的路程這邊遊客真的很稀少
車子開進來的時候,沿路都在整修,看起來有些驚心
不知道何時觀音瀑布才能回到早期的熱門程度
原以為800公尺,輕輕鬆鬆就能抵達目的地,沒想到事情沒有想像中如此簡單
沿路都是陡坡,整條路都是下坡
走到膝蓋都有點不舒爽
但為了目的地,我們還是努力走下去,只是心中暗中擔心著,回來要瘋狂上坡,想到有點頭昏這種陡坡,一般轎車應該是開不了的,必須要四輪轉動的才有辦法吧!!所以千萬別冒險輕易嘗試
嘉義縣竹崎鄉的觀音瀑布屬於朴子溪上游牛稠溪水系的一個分支,從山崖頂端傾洩而下,垂直懸掛在崖壁上的長長白練,形狀像極了側身而立的觀音。九二一大地震之前,觀音瀑布曾是嘉義人郊遊踏青的熱門去處,但九二一之後瀑布崖壁崩塌,風景區成了危險地區,禁止遊客進入,加上後來原本由牛稠溪南岸溪心寮進入的道路中斷無法修復,使得觀音瀑布塵封了許多年。
直到近兩年,牛稠溪北岸的芋蓁坑蓋了一座觀音禪寺,又修築了一條產業道路,陡降至禪寺前,而禪寺就位於觀音瀑布對岸,使得遊客有機會再度欣賞到瀑布懸垂的優美景觀。時隔十多年,布魯於九月再訪觀音瀑布,觀音的聖容依舊,仍然慈祥的立在牛稠溪旁的崖壁前,與禪寺前的觀音像相互輝映,靜靜瞻仰,很能忘卻俗世煩擾。而由寺旁小徑下到牛稠溪邊,讓沁涼的溪水撫著雙腳,更能洗去心中的鬱燥。
不過由芋蓁坑到觀音禪寺,兩處相距0.8K,落差卻有150公尺,先下後上,去時十分輕鬆,但要有一個體認,回程要陡升而上,剛才在溪邊消的暑氣可能在回程時又全部招回來了,這時就安慰自己,當作來爬山健身吧!走166縣道到了59.2公里聰田製茶廠前,抵達觀音瀑布停車場,再由聰田製茶場對面產道進入續往觀音瀑布(右上圖)。但由此到觀音瀑布還有1.6公里的路程,布魯建議在停車場上的觀景台欣賞風景就好,小車或機車可繼續開入產道往瀑布。由土地公廟一路下坡約十分鐘就到達觀音禪寺,禪寺本身的建築很普通,但寺前的香爐和觀音像襯著對山的觀音瀑布,十分自然祥和。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其實沿路就一直聽到水聲
經過瘋狂下坡之後~~~約莫40分鐘,最後我們終於到達目的地-觀音瀑布囉!!
而這兒還有一座觀音禪寺由上頭俯瞰而下,看到一些遊客,還有人在打禪都說這邊的瀑布很像觀音的樣貌,所以叫觀音瀑布
旁邊有座涼亭,可以稍稍休息一下
順便觀賞觀音瀑布,吸收天地精華
因為這裡遊客少,所以我們暫時獨享這座涼亭
在涼亭看下去的樣子整體的山景與瀑布
曝光度有點過高,都失去原始的美感了最後,我們要在下去瀑布下游區
要在下這個長階梯再走一小段石子路,就到囉
 溪水很清澈,而且很安靜
可以聆聽到瀑布與大自然交疊的聲音
吸收大自然的日月精華和酚多精




圖片來源:http://xn--kwr22her7a6qdvs6a.tw/mountain/nopaiA/chiayi032.htm
資料來源:http://navyblue77.pixnet.net/blog/post/45305429-%5B%E5%98%89%E7%BE%A9.%E7%AB%B9%E5%B4%8E%5D%E5%B4%96%E5%A3%81%E4%B8%8A%E7%9A%84%E8%A7%80%E9%9F%B3%E8%81%96%E5%83%8F--%E8%A7%80%E9%9F%B3%E7%80%91%E5%B8%83%E5%86%8D%E7%8F%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kDDrO30xHg

天長地久橋


台18線34K觸口橋之北側即「地久」吊橋。過了地久橋,沿階梯上行即抵「天長」吊橋。
兩橋橫跨八掌溪上游溪谷,在青山綠水襯映下,相當耀眼。天長和地久兩座吊橋建於日治時期昭和十二年(1937年),落成時以紀念天長節(日本天皇生日)和地久節(皇太妃生日)而命名。雖然過往的遊客眾多,但知曉典故的卻不多,倒是與「天長地久」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傳說形成佳話。

天長地久橋分別為兩座不同的吊橋,高處的為天長橋,底處為地久橋,兩橋橫跨八掌溪,興建於日治昭和12年(西元1937年),而兩橋間的龍隱寺則為信徒為還願所建立的廟宇,廟宇祭祀著是濟公禪師,幾年前連續劇「濟公」也來此開拍。天長地久橋四周景致相當優美,相傳來此的情人們若攜手共渡二橋,便能天長地久、白頭偕老。



圖片來源:https://www.taiwan.net.tw/m1.aspx?sNo=0001016&id=A12-00322
資料來源:https://www.ali-nsa.net/user/Article.aspx?Lang=1&SNo=05003746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YPuPUXwLr8

射日塔


全台獨一無二的景觀,連夸父都追不上的射日塔!

【射日塔】為最具代表性的嘉義市新地標,在嘉義公園內,民眾只要仰頭看,便能看見一朵巨型豔紫荊花,與藍天相輝映,豔紫荊花為嘉義市巿花,就這樣的透過射日塔照射開來,充分顯示嘉義市花之美!

在這座以嘉義市市花為斜頂的圓型建築,原所在地是舊忠烈祠原址,高度 62 公尺的射日塔,爬到第十,十一最高樓層處,可360度眺望諸羅全景,山城美色盡收眼底。

入口處有象徵台灣守護神的雲豹銅雕一對,塔的底層是【忠烈祠】,烈士牌位以白色大理石雕成,供民眾參拜。二樓以上為射日塔,為了改變民眾對舊有忠烈祠的刻板印象,這棟建築不論內外都有極大的突破,注入更多人文藝術氣息。


.外部造型說明

外部造型靈感取自於阿里山神木,其褐色鋁條之紋理似神木之外皮,至中間留有高 40 公尺的【一線天】,有如劈開之神木,頂層規劃為咖啡廳及眺望塔,民眾可邊品嚐精緻美食,邊細數桃城之美。


.內部造型說明

內部設有取材自原住民【射日神話】的青銅雕刻,雕刻全高24尺,寬3公尺,青銅厚度有6毫米,此優美神話闡示人類繼往開來的傳承精神,富有振奮人心的社教意義。


.開放時間:週三至週五09:00-17:00;週六、日與國定假日09:00-21:00

門票50元









圖片來源:https://travel.chiayi.gov.tw/travel-content?id=18
資料來源:https://travel.chiayi.gov.tw/travel-content?id=18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G4vkW4sKdY

嘉義城隍廟


嘉義城隍廟清治時期台灣府諸羅縣官府最初創建的城隍廟,也是諸羅城三大古廟之一。當時諸羅縣管轄區域南至新港溪(台南市新市區)、北迄基隆包括宜蘭、花連、台東一帶等,都是諸羅縣城隍爺信仰祭祀範圍內。立廟至此香火鼎盛,所供奉在正殿的城隍爺乃為台灣本土雕刻,神貌呈現細緻莊嚴。該廟宇位於在嘉義市東區民族吳鳳北路168號,也是見證過嘉義地方歷史以及文化信仰中心,列屬國定古蹟

清治時期[編輯]

  • 初創建立
清治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諸羅縣周鍾瑄知縣,謂城隍即城池之意,既有城池,必有城隍,方可以迓神庥而妥神靈。由知縣乃捐獻六百餘兩銀,鳩材捐俸,與建城隍之廟時,並有參將阮蔡文幫捐四十兩於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冬建成。初創建立是屬縣級城隍,興建於縣署之左(昔城內中和街,即今忠孝路東市場東側)三川門、有堂(正殿)、有寢(後殿)、有護廊、四垂亭、龍虎井為七包三進大廟,周鍾瑄撰記立碑,詳述始末。
  • 重新修繕
初創時的城隍廟,不免堂廊制陋,棟楹均取小木,垣牆悉繕泥土,日炙雨淋,歷數十載。雍正十年(1732年),知縣馮盡善商諸邑紳,士紳陳君陸等負責募
  • 動土重建
乾隆二十九(1764年),歷數三十多餘年,如木如垣,傾欹剝蝕,時恐將崩之患,新任邑宰張所受,因感念城隍澤惠萬民,燮理陰陽,功濟寰宇,佑護境民,係由張所受捐出廉俸,邑紳林振魁等董事負任重建大任,幸都人士輸誠樂助,共得銀兩二千餘金。同年十月動土重建,興建完時。乾隆三十年(1765年)正月落成,而成為宮室的莊嚴高聳,冠於諸羅全城,為當時諸羅城最壯觀的廟宇。張所受並撰立碑「重建城隍碑」詳述始末捐及重新修繕。

日治時期[編輯]

  • 徹底新建
日治昭和十一年(1936年)五月,由嘉義市尹伊籐英三發動勸募,諸位士紳及眾多善德捐款達九萬多日圓,準備將舊有廟貌徹底新建,翌年動工,於昭和十五年十月竣工。
建築:聘請到福建泉州大匠師王錦木[註 4]來規劃設計,主體座向「座東朝西」,廟體建築風格「泉州溪底派」。正殿、後殿夾拜亭之「工」字形平面建築格局。整體建築共分三川殿、拜亭、正殿、後殿四大部份,其最大特色是在正殿部份安設許多看架斗栱,屋頂形式皆為重簷,拜亭八卦藻井匠藝,正殿步口及次間看架斗栱,全由榫卯鬥成,不用一釘一鉚,巧奪天工,莊嚴肅穆,也是王錦木匠師首席代表第一個建築作品。
石雕: 惠安石匠蔣氏家族[註 5]的石匠師等人來完成,其龍柱、石獅、壁堵為精雕細琢、活靈活現,另外有施天福[永久失效連結]鹿港石匠師在大門左右兩側各中間的鏤空石雕作品也是靈活生動、精湛雕刻。
交趾陶:則有兩位大師林添木陳專友的傑出作品在廟內左右兩側互別描頭,細膩傳神。
(靠虎門 林添木大師)左側有三則故事:後漢高祖民間傳說的故事「白兔記」、三國演義裡的故事「關羽保二嫂」、包公民間傳說裡的故事「貍貓換太子 」。
(靠龍門 陳專友大師)右側道教神話故事:封神榜大戰九曲黃河圖。
兩人也是交趾陶兩大流派的傳人為 寶石釉:「葉王」 及 水彩釉: 「洪坤福」。 在這機緣和巧合之下而林添木是葉王的徙孫而洪坤福是陳專友的師傅,造就出交趾陶界有名「拚場」拚的不止是雙方手工藝。 有其是在「至誠前知」匾下方有一排中間交趾陶的一半是林添木大師另一半是陳專友大師這個是也是少之有少的拚場技藝作品也絕無僅有傳為佳話。
繪畫:三關六扇門其繪畫門神為彩繪大師陳玉峰的作品,畫風精緻、神韻生動。

民國時期[編輯]

  • 重建大樓
民國六十九年(1980年)增購後殿大樓地基,以當時神尊實在太多而無法放置,同年歲末拆除後殿,重建大樓為六層,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完工後,同年10月並舉行乃入火大座儀式,而拜/正殿保留者日治時期廟貌。大樓規劃是由出自匠師謝自南之手。資料來源是中國科技大學建築糸 溫峻瑋講師在上課時所提到後殿大樓的由來。

相關歷史

  • 敕封尊號
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間發生戴萬生之役,戴軍舉眾圍攻諸羅城三次,眼看諸羅城就要攻破了,整個諸羅城人心惶惶,知縣白鸞卿到城隍廟請示城隍爺由知縣抽籤詩,城隍爺蒙示全句籤詩:「閤家人安泰,名利兩興昌,出外皆大吉,有禍不成殃」,由知縣解讀籤詩,告訴全城人民「有禍不殃」,使得人心遂定保住全城。此事於同治十三年由欽差辦理臺灣海防大臣沈葆楨上奏朝廷因諸羅城隍神有助守城池有功,因此在光緒元年(1875年),德宗皇帝敕封諸羅城隍尊神加封號曰「綏靖」,(縣城隍)顯佑伯被加封為(州城隍)綏靖侯,是當時台灣府各縣級城隍中唯一敕封尊號的神祇。
沈葆楨為神明請示上奏朝廷分別: 一摺「請建明延平王(鄭成功)祠摺」。二摺「安平海神請加封號摺」。三摺「請加封嘉義城隍神摺」。唯當時的清朝官員首例請奏光緒帝敕封諸羅城隍加封尊號,另外光緒帝也有敕封澎湖廳媽宮城隍由通判程邦基請奏加封。
  • 媽祖移駕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天妃宮(周鍾瑄縣令所建起)廟址在諸羅城,署之南方,城隍廟之北,原是諸羅城內三大古廟之一[1]。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嘉義知縣單瑞龍擴大重建後並更名為大天后宮。[2]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三月時發生了丙午大地震,不幸震垮了當時嘉義市區以及大天后宮,大地震過後為了重整嘉義市區和開闢新道路(今忠孝路、光彩街)而將震垮的大天后宮拆除並未重建。當時信眾將媽祖娘娘的神尊和其它宮內神尊移駕到城隍廟後殿供奉(現今媽祖殿)。 (周鍾瑄縣令同為「城隍廟和大天后宮」清代官廟劊建者)
  • 眾神歸天
日軍準備發動侵華戰爭[註 6],台灣總督府深怕台灣民眾生變,於昭和十一年(1936年),嘉義市尹川添修平執行當時台灣總督府任務而進行眾神歸天政策,諸多寺廟拆廢並設置了濟美會統一收歸嘉義市各個寺廟廟產,而當時地方士神極力反對下才保留下了三座寺廟,城隍廟、地藏庵、南門廟。道教的神尊合祀在城隍廟(神廟),佛教的佛像合祀在地藏庵(佛廟),儒教的神祇合祀於南門廟(聖廟)[註 7],其餘副神尊一律沒入市府倉庫慢慢消毀,放棄台灣神明信仰推皇民化運動改信日本神道教,乃當時宗教界一大浩劫[3]




圖片來源:https://m.101media.com.tw/content/ksBFN5v9IhNbUZO5ZvTRext3WOaOLz
資料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8%89%E7%BE%A9%E5%9F%8E%E9%9A%8D%E5%BB%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Wg1gZ-3TU0

笨港水仙宮


笨港水仙宮,是台灣的一處古蹟廟宇,位於嘉義縣新港鄉,靠近雲林縣。因所在行政區,又稱為新港水仙宮南港水仙宮。笨港水仙宮供奉水仙王大禹伍員屈原項羽魯班)。水仙宮始建於1739年[1],當時建築十分簡陋。1780年,水仙宮得以擴建。然在1803年,水仙宮被洪水沖毀。之後水仙宮在1814年重建,並在1848年又增建後殿。戰後水仙宮又經歷多次整修。現在的笨港水仙宮是一座三進四殿兩廊式的廟宇。笨港水仙宮也是嘉義縣唯二的國定古蹟。

發展源流

水仙宮位於嘉義縣新港鄉南港村,地處嘉義縣和雲林縣的交界處。清代乾隆以前,笨港為臺灣中南部重要的貿易港口。據載,明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顏思齊入臺灣,以笨港為據點,建立十寨。由於開發較久,物產豐富、有餘力外銷;人口眾多,也需向外購買生產工具和高級消費用品,笨港故得以迅速發展。當地郊行(郊為臺灣清領時期的商業公會組織)林立,最大者為經營笨港─泉州間貿易的泉州郊、經營笨港─廈門間貿易的廈門郊,以及經營笨港─龍溪間貿易的龍江郊。除此之外還有糖郊、米郊、雜貨郊、布郊、水郊、油郊等等。

雍正至乾隆中葉,是笨港地區發展最速時期,笨港街肆隨人口大量增加而不斷擴展。笨港街以人口眾多被劃分為南、北二保,北街屬大槺榔東保,南街屬打貓西保,對外仍合稱笨港街。其繁榮景況,除臺灣府城外,沿海城市無出其右者。貿易興盛,同時也有各種貿易上的問題─像是商品價格的訂定、度量衡的標準和公共秩序的維護等等─需要解決,笨港三郊在乾隆4年(公元1739年)時,創建水仙宮為公所,處理闔港有關問題,祀水仙尊王。乾隆45年(公元1780年),貢生林開周(生卒年不詳)倡議募資重建,目前宮內仍存有乾隆庚子年款的泉州白石龍柱1對,即可為證。

嘉慶年間,笨港溪(今之北港溪)氾濫,沖毀原有市區,水仙宮、協天宮皆遭水難。嘉慶19年(公元1814年),水仙宮重建於今日南港村現址上,格局為兩進兩廂,部分構件仍沿用乾隆年間的原物。

道光28年(公元1848年),水仙宮增建後殿,奉祀關聖帝君,道光30年(公元1850年)時廟成,立《重修水仙宮碑記》。水仙宮的重建由笨港三郊主導,從三郊所捐款項,可見三郊的經濟實力,其他捐款者還包括了官員、士紳、行郊、商戶和各澳寶舟等。

後來水仙宮直到民國37年(公元1948年),才又進行一次整建工程,修建前後殿,並增建忠義亭、治水亭,於民國39年竣工。民國69年(公元1980年)和71年(公元1982年),兩廂相繼改為兩層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香客大樓。民國74年(公元1985年),水仙宮經內政部核定為2級古蹟。民國79年(公元1990年),水仙宮主體建築部分展開修護工程,於民國81年(公元1992年)完工。

主要特色

臺灣在清代初期,在幾個主要的口岸,陸續興建水仙宮。清代臺灣水仙宮所奉祀的水仙尊王,有以單獨1尊,主要奉祀大禹,其治水英雄和帝王地位兩者相結合,成為水神中崇高的保護者;也有5尊並祀的情況。

新港水仙宮奉祀5位水仙尊王,分別是大禹、屈原、伍子胥、項羽和魯班,其生死或受人稱揚的事蹟皆與水有密切關聯。特別的是,新港水仙宮除了5位水仙尊王外,另有「羿善射尊者(后羿)」和「奡(音同奧)盪舟尊者(奡)」分立於兩旁。

新港水仙宮的建築規模為三進四殿兩護龍,四殿分別為三川殿、拜殿、正殿,以及後殿。在水仙宮中,可以看到豐富的木雕和彩繪,尤其是木雕題材除了常見的鰲魚、獅子、鳳凰和花鳥外,較罕見的是大象和龍。而牆壁仍見早年遺留的影塑,相當罕見,其中彩繪係完成於名家陳玉峰(1900-1964)之手,也是國內保存陳玉峰彩繪中,樣式最多、最完整的寺廟。新港水仙宮的門神彩繪即由陳玉峰主筆,分別施作在三川殿明間和左右次間的6片門扇上,明間門神左繪秦叔寶、右畫尉遲恭,左右次間繪有屬呈祥納福之類的4名太監。施作於前天井、拜殿、正殿和後天井等共13幅的灰泥壁彩繪,可說是新港水仙宮中極具代表性與特色的裝飾藝術,亦由陳玉峰主筆完成,部分作品則於民國79年(公元1990年)的重修工程中,進行仿作修復。施作於前過水廊龍邊和虎邊壁面、拜殿龍邊及虎邊壁面、正殿龍邊和虎邊壁面、正殿後牆面外側、後過水廊龍邊和虎邊壁面等處的11幅作品,是以堆塑加上彩繪技法施作而成,一般壁畫以平面方式施作,新港水仙宮的壁畫則是結合三度空間的泥塑與二度空間的彩繪,以半立體方式表現,自頭部到腳部由立體漸變成平面,此種表現技法又稱影塑。後殿則有平面彩繪作品「南極星輝」和「瑤姬獻壽」。

三川殿的牆上嵌有1座石碑,為後殿完工後所立,此碑記有各種開支項目,以及捐獻者的行號、船號和姓名。宮內也存有早年遺留文物,如道光己酉年款、由泉郊金合順、廈郊金正順所捐的石香爐1件,以及多面署有嘉慶年、咸豐年與光緒年款的木匾。同時,新港水仙宮各部分構件涵蓋乾隆、嘉慶、道光和二戰後初期等不同年代的材料,是研究臺灣傳統廟宇的珍貴個案




圖片來源:圖片來源:https://blog.xuite.net/akao_chen/mntnsea/69185799-%E5%9C%8B%E5%AE%B6%E4%BA%8C%E7%B4%9A%E5%8F%A4%E8%B9%9F%EF%BD%9E%E7%AC%A8%E6%B8%AF%E6%B0%B4%E4%BB%99%E5%AE%AE%EF%BC%88%E6%96%B0%E6%B8%AF%EF%BC%89
資料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AC%A8%E6%B8%AF%E6%B0%B4%E4%BB%99%E5%A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llWtiJ3jQk

嘉義舊監獄


法務部獄政博物館、嘉義舊監獄,位於臺灣嘉義市東區,為臺灣唯一完整保存的日治時期監獄建築。該監獄始建於日治時期1919年,1920年3月竣工,1922年正式啟用,於2005年5月26日公告為國定古蹟。此外,這棟建築在2001年的歷史建築百景徵選活動中獲得第59名。

沿革[編輯]

嘉義舊監獄興建於1919年,1920年竣工,於1922年正式啟用,當時是稱作「臺南刑務所嘉義支所」,而與其同時興建的還有臺北、臺中、臺南三座監獄,但均已拆除或改建。二戰後,該監獄改稱為「臺灣嘉義監獄」,使用到1994年才因中華民國法務部改善監所計畫而將嘉義監獄移到嘉義縣鹿草鄉,原建物改設「臺灣嘉義監獄嘉義分監[1]
到了2002年8月16日,嘉義市政府為保存此建物而將之公告為市定古蹟,之後繼續爭取升等而在2005年5月26日由內政部公告為國定古蹟[1]。而從2009年12月28日開始進行該建築的整修工作,2011年完工後改為獄政博物館[2]

建築特色



嘉義舊監獄為賓夕凡尼亞式監獄,其特徵為在中央有一座扇形臺來管理周圍呈手掌狀放射出去的囚房。其入口為石材裝飾的大型玄關,進去後為前庭,而後是行政樓,繼而是中央台與三條放射狀男監舍(智、仁、勇三舍)。中央臺裡設有一座神龕,過去在日治時期供奉著天照大神。男監舍裡並排著一間間的囚室,裡頭的配建有木門、門鎖、監視孔、送飯孔、透風菊狀窗與黑鐵條窗框,而在天花板上還有空中巡邏道,供監獄人員於上方監看下面的受刑人通道。[3]
除此之外,監獄裡還有第一到第四工場,其中一、二為用餐空間,而三、四則為受刑人工作區。另外還有日新堂、女監舍房以及在監獄後方的兩座崗哨。[3]




圖片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8%89%E7%BE%A9%E8%88%8A%E7%9B%A3%E7%8D%84#/media/File:%E5%98%89%E7%BE%A9%E8%88%8A%E7%9B%A3%E7%8D%84.JPG
資料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8%89%E7%BE%A9%E8%88%8A%E7%9B%A3%E7%8D%84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tL39B8h1PA

嘉義仁武宮


嘉義仁武宮為臺灣嘉義市之古蹟,公告於民國八十七年(1998年)4月30日,是一間主祀保生大帝的廟宇[1]。該廟主神據說是在鄭經西征時從今天高雄市仁武區調到諸羅地區鎮守的部隊隨迎來的,諸羅知縣毛鳳綸建廟時即因主神是仁武鎮官兵迎來而將廟名取為「仁武宮」[2]。日治時期由於嘉義市尹川添修平廢合寺廟的措施,使得仁武宮除了開基保生大帝神像與道光年間石香爐等以外的文物全部遺失[3]

沿革[編輯]

仁武宮的主神保生大帝是明鄭仁武鎮官兵自泉州所迎來,他們從今天高雄仁武調到今嘉義市一帶駐守時亦將神像迎去,而後建小祠祭祀,作為營鎮的守護神[2]。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時正式建廟,諸羅知縣毛鳳綸因為主神是仁武鎮官兵所迎來的,遂將廟宇命名為「仁武宮」[2]
日治末期的皇民化運動期間,嘉義市尹川添修平大舉廢除嘉義市內廟宇,將主神神像全集中到嘉義城隍廟,仁武宮亦受影響,在昭和十三年(1938年)時將神像寄奉在城隍廟[1]。之後仁武宮被日人伴八郎拿來開設南和商行,期間造成仁武宮除神像及古香爐等物以外的文物全部遺失[1]
二次大戰之後,嘉義市的仕紳才在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集資將仁武宮產權買回來,於民國三十六年正月初一(1947年1月22日)安座[3]。之後從1961年起,多次陸續整修廟宇各處[3]

建築[編輯]

仁武宮原為兩進兩廊式建築,後增建而變成三進兩廊式,但大致上仍有廟宇原貌[2]。廟門的文武門神為潘麗水所繪,具有藝術價值[3]

祀神[編輯]

仁武宮的主神為保生大帝,除了據說是康熙年間建廟時供奉的軟身神像外,還有一尊是太子太保王得祿於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所贈奉的神像[2]
而除了主神之外,廟裡所從祀的諸神還有左右護法康元帥與趙元帥、三十六神將等,之後又增祀中壇元帥地藏王菩薩觀世音菩薩濟公活佛關聖帝君註生娘娘三官大帝等神明[2]



圖片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8%89%E7%BE%A9%E4%BB%81%E6%AD%A6%E5%AE%AE#/media/File:%E5%98%89%E7%BE%A9%E4%BB%81%E6%AD%A6%E5%AE%AE.JPG
資料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8%89%E7%BE%A9%E4%BB%81%E6%AD%A6%E5%A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4j1amZ9lk8

新港奉天宮

新港奉天宮,是臺灣著名的媽祖廟,位於嘉義縣新港鄉新民路53號,座落於新民路與中山路口,坐北朝南略為偏西,明定為祠廟類三級古蹟,主要奉祀天上聖母
新港奉天宮是全臺灣少數把虎爺供奉於桌上的廟宇[1],也是全國金虎爺會的大本營。

歷史[編輯]

因無相關文物可證明,且不像朝天宮早年已有記載至縣誌內,且有文物佐證,所以1622年到台灣之說法疑點重重,應為奉天宮信徒改編,明朝天啟二年福建船戶劉定國奉請湄洲天后宮媽祖(俗稱船仔媽)金身神像,橫渡黑水溝航經笨港時媽祖顯聖,指示永駐此地,從此笨港十寨輪流奉祀,永保台疆[2][可疑 ]
1700年(康熙三十九年)與外九莊合建笨港天妃廟於笨港[3],1730年(清雍正八年)始稱「笨港天后宮」[2]
1742年湄洲祖廟史料記載,3尊神像中1尊「大媽」留在湄洲祖廟朝天閣正殿,惜已於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毀;第2尊「二媽」流向南洋,不知去向;第3尊「三媽」則為今日新竹市新竹長和宮的軟身真髮媽祖,稱「湄洲祖廟正三媽」。
1765年(乾隆年間)三槺榔莊(現今雲林縣元長鄉客仔厝)的笨港溪邊由上游漂流來樟木,每逢夜晚即會出毫光,被莊民撈起後,而獻給笨港天后宮,依神諭雕為三尊媽祖神像,樹頭那節雕成之神像稱為「祖媽-大媽」中節雕成之神像稱為「二媽」,末節雕成之神像稱為「三媽」,此三神像與「船仔媽-開台媽祖」同奉祀於笨港天后宮內[2]。1799年(嘉慶四年)笨港溪洪水橫溢氾濫,吞淹沒了四千多戶住家,笨港天后宮同時也遭沖毀,據傳神像沖走下落不明,亦有一說住持景瑞和尚護持的廟中神像、文物,而將東移至麻園寮土地公廟肇慶堂(後稱笨新南港,後改稱新港)[4][3]
1801年(嘉慶六年),住持景瑞和尚發起建廟,經福建水師提督王得祿捐俸[可疑 ]及十八莊人士共同捐獻[4]
1811年(嘉慶十六年)新廟落成,王得祿提督奏請嘉慶帝御賜宮名為「奉天宮」,自稱為古笨港天后宮香火之分支及延續,據傳天后宮四尊神像亦暫奉於奉天宮。[2]
1837年於笨港天后宮原址之北港朝天宮修建,相傳建廟後向新港奉天宮請求天后宮媽祖神像應返奉於北港朝天宮[可疑 ],最後由王得祿將軍出面協議仲裁,決定一尊留在奉天宮,一尊供奉朝天宮,至於順位則尚有爭論((奉天宮說法為大媽在奉天宮,二媽至朝天宮,且是否為真亦已不可考)),「三媽」由他本人請回牛稠溪(現今溪北)暫供於提督公館「奉茶」,在王得祿逝世後,則歸入溪北六興宮奉祀[2]
1839年(道光十九年)溪北六興宮落成,王得祿提督親自恭請「正三媽」神像入殿安座[3]
台灣民間流傳「笨港媽祖,麻園寮老虎」,意謂媽祖、虎爺神威顯赫佑民;奉天宮「虎爺殿」的建築於民國60年所興建,是由蔡玉誠先生為了感謝虎爺,以獨資捐款重修,也在壁畫上撰文虎爺顯靈護佑其全家事蹟,並於每年農曆6月6日為新港虎爺聖誕千秋,而在虎爺聖誕千秋前,所有分靈出去的虎爺都要回來祖廟謁祖進香。新港奉天宮虎爺殿有一尊全台唯一供奉置神桌上的金虎將軍,神像頭插金花,代表有如狀元一般的官職之位;而頭朝著天上看,代表張口昂首看天虎。目前新港虎爺分靈遍布全台各地,已有上千尊,甚至到土耳其;位於埔里的「埔里青天堂」虎爺將軍是目前全台唯一供有供奉開基虎爺的廟宇,此廟正是新港奉天宮所分靈。


圖片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6%B0%E6%B8%AF%E5%A5%89%E5%A4%A9%E5%AE%AE#/media/File:Singang_Fengtian_Temple_20081012.jpg
資料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6%B0%E6%B8%AF%E5%A5%89%E5%A4%A9%E5%A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dnOurCw1mY